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用小汽车拥有量日益攀升。深圳市车管所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全市驾驶人保有量约679.24万人,机动车保有量约413.74万辆,机动车密度全国第一且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驾乘小汽车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随之而来的则是出行拥堵难题。住建部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报告显示,深圳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为7.6公里,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分析,深圳市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53倍,高峰平均行车速度29.02千米/小时。其中拥堵情况最严重的月份,高峰期城市平均行车速度仅27.49千米/小时,约13%的通勤人口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困扰。
作为超大城市,深圳呈现机动车保有量高、机动车密度大、区域潮汐式通勤频次明显、在职人士车辆使用率高等特征。在诸多用车难问题当中,停车难无疑成为最后100米的通勤难题,极大地阻碍了居民出行意愿,降低了工作生活活动频率,拉低了居民用车幸福感。2022年1月,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根据实际出行找停车场的频次和花费时间综合分析,认为深圳市是全国出行最难找停车泊位的城市,平均每100次驾车导航,约有11.6次到达目的地后未能停车需要再次查找停车场。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底,深圳市各类停车泊位约250多万个,对比4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停泊位缺口达150多万个。停车难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深圳市城市发展和民生出行的一大突出瓶颈。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加大推进停车场建设,以期破解最后100米通勤难的问题:
一是盘活存量泊位资源。
深圳市车辆出行具有显著的潮汐特征,如相当数量的用车人群居住在龙岗、宝安、光明、坪山等原关外区域,而工作在罗湖、福田、南山等原关内区域;深圳市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也表现为工作时段中心区域停车难,非工作时段居住地区域停车难。如深圳大学城内部,较长时间的寒暑假及夜间,相当数量停车泊位闲置,而附近区域的塘朗村则面临车位紧张难题。此外,相当数量的机构内部停车场,比如商业中心、写字楼、党政机关、学校等,非工作时段处于显著的空闲状态。建议能够从全市停车需求的层面考虑,打破现有行业分割状态,盘活各类存量停车场泊位资源,摒弃所谓“内部停车场”藩篱,面向整个社会供给停车需求,或在工作状态,也能够开放共享闲置的泊位。操作层面上,可以分类摸排掌握不同类型停车场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设置可供开放的泊位,以及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管理等。在既有停车场,加大开源,内部挖潜施划停车泊位。如在不妨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尽可能地多增设停车泊位。同时,规范设置分时段限时停泊位,合理利用禁停路段规划临时停车泊位。
二是提升停放管理水平。
现有停车场,往往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员管理不规范、信息化结算系统不通畅等问题,以及存在大量“僵尸车”挤占公益停车场和繁忙停车场空间,个别管理人员私下收费等问题,部分内部停车场标识不明显导致车辆跑空问题等。如部分公益停车场,因其免费导致不少“僵尸车”停放,虽经多次治理仍难以根除。如大量停车场出入口紧邻交通要道,车辆出入及回旋余地小,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并影响通行效率。如大部分城中村乱堆放、乱搭建、乱占用、乱停放问题突出,导致车辆进出困难,经常卡壳。如南山区大学城周边某小区,某汽车经销商经常停放待售卖车辆,挤占该小区住户停车泊位资源。建议提升停车场硬件条件,包括平整基础路面,优化提升出入口及内部通道,人性化规范化设置标识牌(如不同颜色、更大面积显要区分公共、内部停车场类型,放大收费二维码等,清晰收费规则等),常态化清理“僵尸车”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构建一个数源综合集成、数据共享共用、系统高效运行的智能平台,整合全市停车泊位数据资源,整合全市路内、路外公共停车资源,建立一体化智慧停车体系,实现全面感知、车城互联。进一步明晰交警、城管、住建、消防等有关单位职责,加强统筹力度,充实执法力量,改进执法方式,强化综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消除执法“盲区”“模糊区”;同时,重拳治理停车秩序,做好城中村、商业中心、物流中心、公共服务场所等停车痛点的整治工作。在纾解中心城区停车需求方面,强化空间需求管理,用好价格杠杆调节手段,实行从中心区向外围由高到低、路内高于路外、商业办公高于居住、高峰期高于平峰期的级差价格。
三是超前扩充泊位资源。
当前,深圳人口增量明显,城市发展可预期前景广阔,既要加大力度建设停车场解决现有停车泊位缺口巨大问题,更要适度超期跨越发展加快加大建设停车场以适应不断增强的停车需求。根据深圳市规划,“十四五”期间拟增加建设100万个泊位以上。同时,相关部门正牵头修订《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结合城市开发密度合理确定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初步估计到2035年,深圳市将增加约200万个居住停车泊位。届时,深圳有望实现一车一个停泊位。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包括交通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建设目标适度超前,建设规模适度扩大,根据数据测算适度加大预期。如2018年底投入使用的中国华润大厦,建成时间不可谓不近,地下5层不可谓不多,但其作为大型商业中心,一经投入使用,便面临巨量停车需求无法满足问题。在相关规划制定出台后,要从土地供给、资金保障、设施配套予以强化保障,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提升开放性和便利性。新建商业及住宅建筑,要远超当前在职人员或居住人员车辆停放需求配套停车泊位,如住宅小区可按户均一辆,甚至两辆、三辆的需求配套建设。此外,深圳既有可资开发土地严重紧张,建议适当缩减交通繁忙路段绿地面积,回收或迁移城市核心区域占地较大的高尔夫球场,迁移或缩减交通枢纽及繁忙区域的个别郊野公园、野生动物园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建设等。
|
|